手机版

有渣土消纳许可为什么还乱倒渣土?“法治会诊”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9:46:00    

“检察机关不是‘找茬’,而是为企业开‘处方’。”在日前召开的上海铁路运输运输检察院(以下简称“上海铁检院”)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检察建议集中公开宣告送达会上,3家涉案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场特殊的“法治会诊”,正悄然改变着上海建筑工程渣土处置行业的生态。

2024年下半年,上海铁检院在办理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时发现:堆放在涉案耕地并造成耕地毁坏的建筑工程渣土来自于本市闵行、松江、徐汇等多个在建项目的工地,而这些项目均已办理相关的渣土消纳核准手续。

既然已经有了渣土消纳许可,为什么还会乱倒渣土?这一疑问始终萦绕在承办检察官心头,于是立即对3家土方开挖及清运施工企业开展走访。

“虽然我们有消纳许可,但是公司运输车队的运力有限,眼看工地上的渣土越堆越多,我们只好想别的办法了。”“项目工期紧,而且工地上渣土堆得太高会有垮塌风险,我们想着先运个几十车出去应该不会有问题。”企业有经营方面的苦衷,但这不应该成为违法犯罪的借口,检察机关在督促3家企业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同时,也在认真思考如何帮助企业消灭违法犯罪隐患。

在检察建议集中公开宣现场告上,检察官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出发,向被建议单位代表宣讲建设工程垃圾的概念与性质、工程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违法处置建设工程垃圾的法律后果等内容。针对企业“客观有困难+主观不重视”的痛点,开出靶向治疗药方:一是工地监管规范化,在工地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或者车牌识别等设备,无关车辆不得进入,运输车辆在查验建筑垃圾处置证后方可进场装车;二是运输环节智慧化,增加车队运力以适应渣土消纳需要,与交管部门、消纳点数据共享,动态优化运输时段与车数;三是决策监管制度化,企业设立法务专员岗位,重大决策实行"法律审核+工程监理"双签制,建立合规管理体系,明确岗位合规职责;四是法治教育常态化,编制《建设工程渣土管理法律风险手册》向项目经理、车队司机等人员下发,组织"送法进工地"活动,基本覆盖工地一线工人。

“听完检察官的宣讲,我心服口服!”宣讲过程中,被建议单位代表频频点头。同时,为了帮助被建议单位掌握本市建筑垃圾处理领域最新的法规政策要求,在宣告送达现场上海铁检院向企业代表发放《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2025年3月15日施行)等规定文本,希望被建议单位认真学习,结合检察建议的内容严格落实执行。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稳定民生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共同为企业‘纾困’,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希望企业代表回去后能把今天的收获分享给身边的同行,合规经营的越多,市场才会更有序。”参会的上海市人大代表张蕴说道。

以案为鉴,以督促改。每一份检察建议书都是社会治理的“法治药方”,但“药效”能否真正发挥还需要检察机关的督促跟进。下一步,上海铁检院将紧盯检察建议落实回访,针对性开展检察建议“回头看”,以点带面推动建筑垃圾处置监管治理问题,为相关行业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