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宝口镇:古法管护稻米香,枫木香菇价格靓
坐落在乌禽嶂山脉下的惠东县宝口镇,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清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的必要条件,宝口镇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全镇上下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与自然禀赋,持续做好“一村一品”布局,如佐坑村的江源大米、五一村的菌类培育等。
无人机喷洒生物肥
走进宝口镇佐坑村的惠州市源尚水稻合作社,肥料仓库内整齐摆放着一桶桶标注好用料和时间的白罐。不同于以往的化肥和农药,掀开这些白罐的盖子,一股股蔬果酱料的香气扑鼻而来。
“这些是我们用来驱虫和增肥的材料,正在发酵的辣椒水、柑橘水、酱油等,经过考察和试验,我们发现用传统管护的方法种植出来的稻米口感和香味更受市场欢迎,今年的早稻将大面积采用这个方法。”宝口镇佐坑村党总支委员、源尚水稻合作社副总经理谢国平说。
据了解,合作社成员在2024年赴浙江考察后,带回一套水稻“古法管护”方案,用食材结合有机肥料发酵制成生物肥,通过无人机喷洒相结合的方式,让稻米实现科技、生态、绿色的目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工作人员在查看肥料发酵情况。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摄
惠州市源尚水稻合作社已经配备齐全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装备,还打造了育秧大棚、大米生产加工自动化流水线等设施,实现了水稻种植全产业链的机械化、现代化。目前正以“古法管护”保护土地,顺应市场对绿色生态食品的需求,深入打造“江源大米”有机品牌。
“按照高标准生产稻米,调动年轻村干部参与其中,积极到上海、广州等地参加评比,接下来还会继续探索,让品牌效益促进当地发展。”佐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汉忠说。
棚顶发电,棚下种菇
在惠东县宝口镇五一村,一座看似寻常的铁皮大棚正以“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走进“五一·枫香菌悦”菇房,处理好的枫树木段整齐有序地堆在一起,湿润空气中弥漫着木质清香。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厂房下面种植香菇,屋顶则安装光伏设施。
“经过多次调研交流,群众反馈五一村的村民从祖辈起,家家户户都会用枫木培育香菇,大家就想一起试试看。”五一村党支部书记罗耀忠说。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五一村时常邀请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到宝口实地查看菌菇长势,提供技术指导。“这批原木香菇长势良好,将在今年秋冬采摘,口感比袋培香菇更为厚实。每一方树可以产60斤干香菇,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每一斤香菇可以卖到180元到240元。”罗耀忠说。
目前,五一村村办企业已与村里12户农户合作发展香菇产业。同时,积极推进原木香菇品牌申请、一体化厂房升级等工作,为后续带动村民就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特约通讯员钟裕鸿 通讯员李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