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汛期来临!东莞南海卫城墙遗址如何保障安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7:05:00    

4月15日,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印发通知,宣布全省于当天进入2025年汛期。当前,广东已进入强降雨、强对流多发季节。

汛期来临,雷雨大风、强降水天气频发,东莞如何做好古城墙遗址安全保障工作?

记者日前获悉,为应对未来强降水天气,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和莞城街道紧密做好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保障南海卫城墙遗址安全。近日,记者在南海卫城墙遗址现场看到,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正有序开展对南海卫城墙遗址的保护工作,包括覆盖保护膜,对部分探方内壁及遗迹周边围设沙包等。

对南海卫城墙遗址开展覆膜保护工作 邓浩 摄

南海卫城墙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街道,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遗址最深处距地表约3米,遗址文化遗存丰富,清理出土有明清时期的城墙基址及城外道路、排水系统等配套设施,城内房屋基址、水井等生活设施,并出土了宋至民国的建筑构件和生活器物,是考察和研究明代广东军事海防体系、海丝贸易保障及东莞县城建置沿革的重要资料,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岭南沿海城墙建筑史、城市发展史研究提供了宝贵实物例证。

南海卫城墙遗址平面图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今年1月,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并通过验收,接下来东莞将有序推进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为确保遗址文物安全,东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方面是加强安全防护,莞城街道对遗址进行围蔽管理,设置了监控摄像头并与公安系统联网,安排专人值班,严格管控人员进出;另一方面,结合城墙遗址特点及保护要求,以及遗址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侧壁管道渗水的实际情况,紧密做好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保障遗址安全。

据现场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介绍,南海卫城墙遗址地势低洼,紧邻东莞运河。考古发掘结束后,考虑到遗址地下水位较高,侧壁管道存在渗水现象,且雨水容易涌入,排水问题较为突出。在汛期来临前,工作人员一方面开展定期抽水作业,为遗址覆盖保护膜,持续推进遗址本体维护监测工作,加强对部分脆弱文物的保护,以此降低暴雨对遗址的破坏影响;另一方面,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备齐相关设施设备,做好充分准备,预防突发事件发生。

现场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对木质文物进行保湿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遗址现场还设有“土质文物渗透加固实验”“木质文物保养维护”“石质文物微生物治理实验”等标识。

“我们会根据天气温度、湿度,定期进行喷水保湿。”现场,工作人员揭开木质文物保护膜,对其进行喷水、保持表面湿润,防止高温干燥天气造成的文物干裂。对于石质文物,其表面容易滋生微生物,从而对文物形成破坏,对此,文物保护人员则定期监测表面微生物,用刷子清理并喷洒专用保护液,保护文物本体安全。

监测文物表面微生物,并定期清理,保护文物安全

据现场文物保护人员介绍,接下来还将针对未来强降水天气及汛期的来临,进行保护棚覆盖保护、临时保护回填、管道封堵和替换等工作,全力做好文物安全防护工作,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奠定基础。

文、图|记者 石梦卓(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