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丨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来源:陕西网】
每年的三月是学雷锋月。无数人受雷锋精神感召,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平淡而不平凡的事。
阳春三月,汉中市油菜花开,吸引不少游人观赏,而在游客们纷至沓来的时候,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踏遍全市足迹,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全市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进行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教育,野生动植物调查与监测,物种鉴定等。”管理站工作人员说。
近日,陕西省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命名2024年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的决定》,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荣获2024年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
谈到为何获此荣誉,管理站工作人员直言:“最重要的还是干实事。我们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践行服务精神,针对野猪致害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主动调研并创新推出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形成全市区域覆盖。三年内受理群众报险1.7万余起,兑付保险金额1037万余元,从而有效化解人兽矛盾。此外,我们积极守护生态成果。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站里的工作人员数十年如一日开展朱鹮保护、秦岭石蝴蝶拯救等行动,使朱鹮从7只增至7000只。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分布范围由2县(区)扩大至6县(区),野外种群数量由不足200株增加到万余株。立足岗位我们不断创新,助力绿色发展。在野生动物产业领域,通过高效审批、技术帮扶等措施,推动37家养殖企业形成近3亿元产值,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此外,我们还牵头建立跨部门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组建湿地保护专家库,并通过多平台宣传提升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湿地意识。”
受雷锋精神感召,在自身岗位扎实付出。短短数年,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工作成果颇丰。
“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会遇见受伤的、饥饿的、迷路的野生动物,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将它们收容救助,给予救治和照顾,帮助它们重返大自然。2021年以来,在市县野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累计救助野生动物1655只。秦岭石蝴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重新发现时原生地只有两处不足800株,2013年以来,我们通过与高校合作,突破秦岭石蝴蝶人工培植技术难关,建立1万株人工种群,先后开展秦岭石蝴蝶野外回归4次,累计回归人工培植植株15000余株,野外分布地在略阳县、勉县的基础上,新增汉台区、城固县、洋县、佛坪四个县区,有力扭转秦岭石蝴蝶濒临灭绝的窘境。2021年12月28日,濒危野生植物秦岭石蝴蝶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获陕西林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12月2日,秦岭石蝴蝶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2年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2023年12月20日,濒危秦岭石蝴蝶保护技术研究获陕西林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11月,秦岭石蝴蝶保护与研究成果通过省林学会专家评审,被认定为:‘汉中秦岭石蝴蝶野外回归研究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管理站工作人员骄傲地说。
学雷锋月虽然快要结束,但雷锋精神一直存在人们心间。
在谈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什么工作计划时,工作人员说:“我们将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人与野生动物的调停者。继续开展野生动物致害综合防控,持续保障群众利益,探索野猪种群调控新路径,进一步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此外,我们还将坚持做秦巴野生动植物的守护者。通过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野生动物救助、多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野生植物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不断优化我市陆生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空间。坚持做野生动植物行业的领航者。坚持“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发扬金牌店小二精神,推动我市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做湿地生态的捍卫者。充分发挥汉中市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作用,督促县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力度,开展汉江湿地保护区专项巡查,确保全市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湿地资源安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