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河北医科大学团队提出“一三五七”服务模式,开创古建筑文物动态保护新局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13:00    

近年来,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相关部门也连续出台相关文件保障古建筑保护规范化、合理化、持续化推进。但传统文物保护模式由于存在自然损毁风险高、人为破坏因素以及不当修缮等问题,为文物管理与保护带来更多困难和挑战。因此如何突破传统保护模式瓶颈,探索古建筑保护新模式成为社会热点。

面对以上挑战和现状,基于三维扫描、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核心数字化技术,河北医科大学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三五七”服务模式,即一体系、三对象、五策略、七场景。一体系:由无保护基础发展为有保护基础体系;三对象: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文博单位住建部门、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五策略:建筑背景调查、健全管理体系、数字信息采集、搭建智能平台、宣传教育普及;七场景:考古研究、数字孪生、智慧旅游、技术培训、虚拟复原、预警评估、文化创意。“一三五七”服务模式是一种可以针对不同场景提供技术共享、体系构建、服务宣传于一体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此服务模式优势明显,推进了古建筑持久化保护进程,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保护模式的问题。首先在信息存储上就有很大的进步,不需要占用很大空间;其次数字化模型还具有高精度、高仿真度等优势。古建筑的修复、保护等工作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来提高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一三五七”模式存在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古建筑文物动态保护提供新方向。(河北医科大学史雯亚、于牧辰、贺天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