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资讯有故事|古老建筑用上“针灸疗法” 她用建筑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3:56:00    

春日踏春时节,人们走出高楼林立的城市,去看绵延的群山、清澈见底的绿水,也会去探寻那些深藏在山水间的秘境。最近,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就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这得益于松阳通过“拯救老屋”行动,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改造传统民居,并对其进行活化利用。

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建筑都和一位建筑设计师有关,她就是不久前获得2025年度沃尔夫奖建筑奖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甜甜。此前,袁隆平曾获沃尔夫科学类奖项,而徐甜甜的突破则填补了中国在沃尔夫艺术类奖项中的空白。

沃尔夫奖对于徐甜甜的授奖理由为:“她杰出的建筑设计在经济、社会、文化层面改变了中国乡村的面貌。”徐甜甜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专访时表示,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她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折射出中国乡村建筑实践在全球视野中的独特价值。

徐甜甜:建筑学的概念在不停地被拓展,它不光只是盖房子,实际上是通过建筑的介入可以应对一些社会问题、环境危机等。沃尔夫奖更关注的是全盘建筑观,中国的乡村振兴在国际上获得了大量关注,这是一种有创新意义的社会实践。因为乡村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球的,所以中国的乡村振兴或者说以建筑来介入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其实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徐甜甜在松阳调研

一位建筑师是如何将“建筑”和“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的呢?2013年底,因受邀调研,徐甜甜来到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注意到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散落在连绵起伏的青山中。

徐甜甜:第一年,我们做了十来个小项目,都是公益设计。我们第一个乡村里的项目是平田村的农耕馆,当时村口的一片小房子已经闲置了好多年,慢慢地都成了危房。这片小房子是第一代先民到达这里时修建的,已经是这个传统村落历史肌理的一部分了,所以我们当时就提出不要拆除,可以做修缮改造,在不影响整村风貌的前提下,这个空间可以作为村庄的历史展示或当地特色农业展示,也可以成为村民的活动中心。我们就做了设计提案,和乡、镇、村一起集资完成了村口老房子的改造活化利用项目。

平田农耕馆改造前

平田农耕馆改造后

在与不同村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徐甜甜发现,每个村落都会有一些让村民引以为豪的东西,她希望能将之保留、延续。徐甜甜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念——“建筑针灸”。

徐甜甜:“建筑针灸”实际上是利用针灸的方式,通过一个公共空间植入,能够把村庄的荣誉呈现出来,同时也让它具有文化或经济方面的提升。我们在松阳的项目并不是一刀切,每个村庄都盖一个图书馆或者茶室。“建筑针灸”是要从每个村庄自身的历史文脉出发,把乡村的生活生产赋予文化的价值,它也会进一步产生经济效益。我觉得这是对每个村庄的独特性、个体性,还有它自身传承的一种尊重。

十年时间,徐甜甜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乡村建筑革命,红糖工坊、大木山茶室、竹剧院、石门廊桥、契约博物馆等等,她用20余座公共建筑嵌刻在松阳的山林乡村之间,助力当地乡村振兴。2019年,松阳项目被纳入联合国人居署的全球示范案例。

红糖工坊

从松阳摸索出来的“建筑针灸”后来被徐甜甜放到更大的乡村区域里。存量空间资源的活化利用在世界各地被视为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徐甜甜的缙云石宕项目将景观规划、室内设计、艺术装置和社会规划等与乡村经济振兴相结合,将一个废弃景观改造为石宕音乐厅、石宕书房和表演空间,成为美得震撼的“网红打卡地”。

在建筑圈,徐甜甜被看作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她设计的乡村建筑在发挥功能、展现建筑之美的同时,也承载着她本人的情感表达。

徐甜甜:我们更看重建筑背后的社会潜能,包括经济、文化、生态方面的维度考量,所以不需要一定是我们设计,比如采石矿是当地一代一代的采石工人在其中贡献了大半辈子的时光,然后形成的一种打动人、震撼人的建筑空间。我们在其中设计的部分很小,起到的作用就是把它激活,这样的社会介入和重新解读,能够给乡村带来新的契机。我们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人服务的,我想表达的是属于每个乡村地区的人间烟火。

大木山茶室

徐甜甜:目前,我们的福建土楼活化利用还在建设中。今年希望可以完成7个土楼的改造,我也充满期待。沃尔夫奖被很多人当作是终身成就奖,我觉得对我来说太早了,一切都刚刚开始。

福建土楼活化实践·翠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