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家菜的她被“洋学生”喊作“中国妈妈”:“中国大门越开越大”需要更多民间使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7:27:00
4月6日中午,春光和煦,一阵阵饭菜的香味,飘进了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红牡丹国际家园。“开饭啦!”55岁的钟云燕端着烤春笋、炒土豆丝等农家菜,热情地招呼教室里的“洋学生”。
这温馨的一幕,发生在红牡丹国际家园的乡村国际公益课堂上。钟云燕是当地横溪自然村的村民,也是公益课堂负责人姜红升的好友兼助手。
每周,她会在家中烧好农家菜,给在这里上课的外国友人送来。“洋学生”们,亲切地喊她“中国妈妈”。
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中国大门越开越大”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等领域,民间文化交流,也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妈妈”,是民间文化交流最生动的使者。钟云燕用一道道精心准备的农家菜,传递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架起了中外民间交流的桥梁。
从这些农家菜里头,“洋学生”们可以尝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味道”。这是一种深深扎根于土地、注重家庭和社群的生活方式。
外国友人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也在了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这种民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让世界看到一个多元、立体、真实的中国。
“中国妈妈”这一称呼的背后,是外国友人对钟云燕的喜爱与信任,更是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亲和力、感染力。“中国妈妈”们在民间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是“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写照。
相信在“中国妈妈”们的引领下,会有更多的民间交流活动开展起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特约评论员 郭元鹏
编辑 徐奕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