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名言名句

1、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则。
【释义】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应从容应对。人在慌乱之中,难免就会犯错,犯错就会让事情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因此从容、冷静为处事第一法则。
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释义】但凡人们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将全部精力专注在这件事情上,做事情的开始和结尾都不能懈怠,不能见异思迁,做着这件事还想着那件事,坐在这座山上还望着那座山。人没有恒心,一生都不会有所成就。

3、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释义】事情过后议论别人,局外人议论局内人,是做学问最容易犯的毛病。事后议论别人,往往将聪明人说得极其愚笨;局外人议论局内人,往往将困难的事情说得极其容易,这两种毛病都是由待人不忠诚、不宽容而引起的。
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释义】像爱护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爱护下属,就没有对你不效忠的。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会少犯过错。用宽容自己的心来宽容别人,就能保全友谊。

5、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释义】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见识,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以一点所得而自足;就像以河伯的眼光看大海,以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缘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6、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
【释义】不读书也就算了,如果以读书人自居,就必须按照《大学》中所说的去做事情。《大学》的纲领归纳起来有三点: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并且要将这三点看成是分内的事情。

7、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释义】和疑心重的人共事,事情一定不能成功;和贪财的人共事,自己一定会受到连累。
8、利可共而不可独,独利则败;谋可寡而不可众,众谋则泄。
【释义】独享利益而不考虑别人的人,注定会招来怨恨,无法做成大事。谋划计策无须分享,只需几个专业之人讨论即可,人多反而会多生事端。

9、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释义】仗义疏财能够团结人,严于律己能够使人信服,宽以待人能够得到人心,身先士卒能够领导众人。
10、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释义】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在遭遇困难时一定是需要坚持和忍耐的。能够抵制住物质的诱惑,不会轻易屈服,能够忍受住权利的压迫,顶住压力冷静处事。能够抵挡住打击,不会轻易的折服。即便是在面对贫穷的时候,也不会丧失自己的人格,行苟且之事。万事都能学会忍耐,这样的人自然是会成功的。
